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是地方高校的重要职能,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紧密相连。近年来,我校面对新形势新要求,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通过科研立项和课程开发,建立区域文化研究机构,传播、传承、推进区域文化,鼓励师生进行创新创业等途径,为推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。
学校积极融入“一带一路”、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,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整合教育资源,优化专业设置及结构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加大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,提升协同创新能力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。
学校始终秉持“勤思笃学,修身律己”的传统,坚持“以抗震精神办学,以大钊精神育人”,形成了“知行合一,大爱及人”的校风,“良师益友,承绪出新”的教风,“沉下心思,放开眼界”的学风,努力在唐山打造教育高地的战略部署中抢占先机,以高质量的办学成果为唐山“三个努力建成”和“一港双城”建设贡献力量,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学校持续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,不断提升学校服务经济文化的能力,近几年来涌现出了一批令人振奋的成果。学校完成了教育部委托的雄安新区方案调研项目;强优势谷子杂交种创全国夏谷亩产新纪录;“奶牛专用饲料配方技术”等三项专利技术在企业转化,为企业创效益1000余万元;“柴胡种源评价及标准化栽培关键技术”项目新增产值5820万元,新增利润1439万元;药用植物综合开发和利用科技创新团队被评为“唐山市科技创新团队”;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《儿童发展》在“爱课程”网顺利上线;获批全国第一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(评剧)、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;打造了滦河文化、地震文化、红色文化、近现代工业文化4个研究团队。“城市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”、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、河北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研发中心、唐山市先进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、唐山市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重点实验室、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高效运转,形成了一系列有份量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。
学校发挥教师教育传统优势,形成了以品德养成和素质教育为基础,以课堂讲授、教学实训、顶岗实习为支撑,以科学研究、社会实践为平台,以教学大赛、西部支教和海外任教为拓展的多层次、立体化培养培训机制,为冀东地区、河北省乃至全国培养输送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,成就了我校“冀东教师摇篮”之美誉。
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指导工作,积极参与服务社会活动,成功跻身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行列,并被遴选为“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”,提高了学校的服务社会能力。学生创办的唐山达义文化交流有限公司、唐山景途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等61家企业成功注册。《唐山绿禾生态稻米》项目在“美丽河北·青春梦”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二等奖。学校在2018年“创青春”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喜获金奖1项,银奖1项,铜奖4项,取得了历史性突破。
学校充分发挥人文社科传统优势,聚焦地方文化繁荣,与冀东烈士陵园、李大钊纪念馆、唐山地震纪念馆等单位共建大学生思想教育社会实践基地。在冀东地区近代工业文化、地震文化、红色文化、滦河文化及地方文艺、历史文献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,不断夯实地方文化根基,提升民众归属感和自豪感,为新时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、文化传承提供精神动力。
学校积极与大中型企业合作,参与课题研究,共建科技实验室。化学系与三友集团合作建设唐山市有机硅材料重点实验室;生命科学系建成了河北省高校观赏及药用植物应用技术研发中心,唐山市应用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,唐山市秸秆沼气生物能应用技术研发中心。
新时期,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落实党的十九大、全国教育大会、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,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,坚持以教学为中心、科研为重心,加强内涵建设,积极参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,推动地方社会发展,为建设现代化、开放性、高水平唐山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。
(党代会宣传工作组)